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
现代冶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华北理工大学,于2007年成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。2012年12月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。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河北省唯一具有培养冶金工程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能力的重点实验室。拥有冶金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冶金工程、动力工程、材料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;冶金工程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冶金工程、金属材料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,冶金工程为河北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,钢铁冶金、材料加工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学科,军用关键材料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。
实验室现有成员147人,其中固定成员109人,流动成员40人。成员正高级占比50%,副高级占比35%,中级占比15%。现有国家杰青1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、国务院特贴3人、河北省杰青3人,40岁以下研究骨干占比44%。在评估期内,实验室依托唐山市《唐山凤凰英才人才政策3.0》、华北理工大学出台《华北理工大学“凤凰学者”人才计划实施办法》、《华北理工大学青年人才托举计划(试行)》等政策,引进国家杰青1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,分别成为实验室品种钢及其纯净化理论与应用、炼铁新技术与理论方向的领军人才;培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、省政府特贴1人、河北省杰青5人、河北省“三三三”人才6人,成为实验室中坚力量。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,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.5亿元,为实验室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目前实验室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:冶金资源能源利用与原料优化、炼铁新技术与理论、品种钢及其纯净化理论与应用、连续铸钢与凝固理论、金属塑性成型与控制。现代冶金技术实验室凝练的五个研究方向,在冶金渣高效资源化、煤造气高炉冶炼、超薄规格热轧板卷批量生产等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与企业联合攻关项目,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。(1)“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技术及示范”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“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超薄规格热轧板卷大批量生产技术创新”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,“二维层状化合物光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活性提高机制”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,其他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3项,市厅级及行业协会奖励;(2)在Journal of Clean Production、Electrocimica Acta、Chemosphere、Powder Technology、Materials & Desig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,其中SCI索引235篇、EI索引215篇,出版科技专著28部,教材14部;(3)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,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0余项;(4)完成了“河北省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实施方案”、“唐山市钢铁工业现状与污染物治理对策”、“唐山市钢铁产业铁前工序污染物减排综合治理报告”等政府咨询报告,为河北省、唐山市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智库支持;(5)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4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0余项,省部级项目150余项。